长期以来齐强鲁弱,齐国欺负鲁国是常态。直到长勺之战,鲁国终于打了一个胜仗。但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胜仗呢?
1.关于这场战争的胜利,我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70年代末期,自称世界第三的猴子,惹是生非,反噬恩人,我们被迫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说是反击战,但是反击到了哪里?只差几十公里就可以推进到了河内,猴子首都已经无限可守。这反击的也太有纵深了吧?
之后,我们的政治家军事家审时度势,认为达到了教训“世界第三”的目的,下令撤军。
再之后,据很多的文字描述,我军在撤出过程中遭遇了一定的损失,甚至于,这部分损失占了我军在这场战争之中的很大部分。
看下面这组图,请肃立致敬:
2.那场战争之后,猴子说自己取胜了。看看本文第一张图,你自己真的好意思说出来并且相信吗?
长勺之战后,鲁国也说自己取胜了。历史有时极其相似吧。
请看上图长勺的位置。
《曹刿论战》开篇直接说“齐师伐我”,已经不露声色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在长期的齐鲁交往中,这是鲁国唯一的一次获胜,也是齐桓公(敲黑板:姜小白,不许笑,这就是他的名字,不是白酒品牌。)为数不多的一次失败。
鲁国应该是打了一场反侵略战争的战役级别胜利,但是看一看长勺的位置,从战略角度看,你认为鲁国人应该笑得出来吗?
3.经过14年浴血奋战,我们赶走了日寇,除了庆祝胜利,战争对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的,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笑得出来吗?
建国后,一段时期内,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直到198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改为“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任何的诱敌深入,都会对我们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果造成极大的破坏,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直到我们有能力,真的不容忍。
4.近现代以来,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胜仗,是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牢固基石。从此,至少在陆地上,没有人再敢与中国陆军掰手腕,几个试过了的家伙,可以向全世界作证,其中三哥最有发言权。
5.现在,强大的中国人民***,保卫着我们的领土海疆蓝天,任何敌寇不敢再侵犯我们。但是豺狼虎视眈眈,觊觎我们的大好河山,家贼心怀叵测,觊觎我们的海岛蓝疆。我们仍需时刻警惕,谁敢挑事,谁敢惹是生非,我们就给他机会,让他有机会设计他们自己的“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的胜利,可以让胸无大志的鲁国沾沾自喜。泱泱大中华,其志在星辰大海,不受人欺负只是万里长征中走出的第二步。
抛开政治和精神层面的意义,只从战争本身来说,从1949年以后,直至永远,把长勺之战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这样的类似的机会,留给别人吧。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这个是真的,不过严格来讲,曹刿靠的不是“一鼓作气”赢得,而是“靠不守规则”。
古代诸侯国之间打仗也是按规则来的。比如说退避三舍,你往后退我也不趁你拔营手忙脚乱之时偷袭你,还有著名的襄公之仁,宋襄公非要等楚国人上了岸列好阵营才跟人打,现在看来这是顽固不化,不过在古人看来遵守这种战场规则是很重要的,毕竟关乎脸面。
所以齐国也是一样,一通鼓之后看鲁国没有反应也不打,二通鼓之后看鲁国不动还不打,等到花儿都谢了,鲁国那边一通鼓才响,这个时候齐国军队士气已经泄了。
正是因为齐国守规则而鲁国不守规则才导致鲁国可以一鼓作气打败齐国,至于号称周礼尽鲁的鲁国这次为啥不守规矩了呢?因为守规矩那是贵族之间的事,这次鲁国的主将曹刿是草根出身,丝毫不在意贵族那些繁文缛节。